一夜間,DeepSeek在美國刷屏,股民們焦慮“這是在做空英偉達嗎?”
來源:?硬AI
R1模型發(fā)布一周之后,來自中國的神秘AI公司DeepSeek刷屏美國各大主流媒體和社交網站。以至于AI投資者“modest proposal”一臉問號地發(fā)推:
為何DeepSeek今天突然成為主流焦點,導火索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位網友紛紛表示“是啊是啊,確實蹊蹺”,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熱鬧。
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1月20日DeepSeek發(fā)布了可以媲美OpenAI O1的R1模型。但proposal老哥很執(zhí)著的追問,這是周一的事了,但為什么偏偏是今天火了?
擁有20年投資經驗的大V TMT Breakout總結了可能的四個原因:
1、X平臺算法導致;2、Andreesen發(fā)推稱贊;3、紐約時報發(fā)了文章;4、因為反身性,英偉達盤前下跌。
這里提到的Andreesen,顯然就是指華爾街頂級風投A16Z創(chuàng)始人Marc Andreesen,他說了什么呢?
DeepSeek R1是我見過的最令人驚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并且是開源的,是對全世界的大禮。
好家伙,大佬對DeepSeek真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Andreesen投過OpenAI、Databricks、Shield AI,無一不是行業(yè)翹楚。聊天機器人一個Character.ai也是他投出來的。
可以說,對于AI的最前沿發(fā)展,Andreesen算得上是權威了。
現在權威大佬給DeepSeek“蓋戳認證”,這分量還真不輕。
不過,DeepSeek當得起這份“盛贊”。上個月發(fā)布的V3模型,僅用550萬元2000張卡做的,和OpenAI幾億燒出來的一樣好。
本周一發(fā)行的R1推理模型,更是技驚四座,贏得贊譽無數。
1月24日,在專業(yè)大模型排名 Arena 上,DeepSeek-R1 基準測試已經升至全類別大模型第三,其中在風格控制類模型(StyleCtrl)分類中與 OpenAI o1 并列第一。而其競技場得分達到1357分,略超 OpenAI o1 的1352分。
至于紐約時報對DeepSeek的報道,我們也看了下,對DeepSeek的成功,紐約時報是既羨慕又警惕:
在我們的要求下,DeepSeek最新的R1模型很貼心地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總結:
其成功源于中國工程師在美國芯片限制下的創(chuàng)新突破:通過開源生態(tài)協(xié)作、算法優(yōu)化及資源整合,將黑市芯片與量化交易公司的算力積累轉化為技術優(yōu)勢。
這種模式不僅揭示美國技術封鎖的意外反效果,更預示中國可能通過開源主導權重構全球AI競爭格局,使低成本創(chuàng)新成為顛覆行業(yè)的新路徑。
其實,硬AI注意到,不僅是紐約時報,這兩天海外主流財經媒體“不約而同”的對Deepseek進行了關注。讓我們感受一下畫風。
英國金融時報:
經濟學人:
連線:
CNBC還做了一個40分鐘的深度視頻,緊張兮兮的討論美國AI是不是受到了威脅。
第四個原因,“英偉達反身性”就有點陰謀論了。TMT Breakout在與網友的討論中,隱隱將英偉達周五下跌的原因指向DeepSeek的爆火。
恩……上面這段話諸位是不是看不太懂?沒關系,我們把它交給DeepSeek-R1,馬上解釋的明明白白:
X平臺上的討論情緒和英偉達股價下跌共同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尤其是投機性交易者,他們試圖通過做空英偉達股票來從中獲利。
這種關聯(lián)性在diffley/wigg等交易員或分析師開始公開討論之前就已經被一些自營交易員捕捉到。
那么,R1爆火和英偉達下跌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呢?R1的答案:
R1的成功可能削弱了市場對英偉達AI芯片需求的預期,導致交易員做空英偉達股票,進而引發(fā)股價下跌。
比小編解釋的還透徹,這細致入微,這推理能力,真是杠杠的。
而且……恩……大佬也是這么解釋的:
“中國的#DeepSeek可能代表對美國股市的最大威脅,因為該公司似乎以極低的成本構建了一個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且無需使用尖端芯片。這讓人質疑投入該行業(yè)的數千億美元資本支出的實際效用?!?/p>
不過,對于這個邏輯,華爾街大廠是不認的,Meta今年原定的500億資本開支,小扎一句話就升到600億至650億。
看來,英偉達的芯片還是得繼續(xù)買買買啊。
轉載原創(chuàng)文章請注明,轉載自沈陽屹晟自控設備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spheresdesign.com/post/8550.html